在清宫剧中经常会出现“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的台词,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宁古塔的大概位置是在山海关外面,也就是所谓的关外之地。 宁古塔具体的位置是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这个地方是清朝时期的一处边疆重镇,但宁古塔并不是单纯的用来流放犯人的地方。 宁古塔除了作为边疆军事重镇以外,它还负责向清朝政府提供八旗兵的兵源,也是东北边境地区向清朝上贡的转折处,其地位和盛京(沈阳,后金时期的都城)齐名。 宁古塔在满语中的意思为“六个”,宁古即六,塔则指“个”,传说曾经有六个兄弟在宁古塔地区各占了一块地盘,所以人们就把这里称之为“宁古塔”。 在清代宁古塔出现之前,中国古代王朝流放犯人的两大特定地点是西北和岭南,在古代这些地方都属于穷山恶水之地,到了清朝以后,由于东北地区是满人的龙兴之地。 但并不是所有的凡人都会被流放到宁古塔去,尽管清朝法律规定“挟仇诬告者流放宁古塔”,但有时候其实也要看皇帝的心情,他可能把犯人流放到岭南,也可能是西北地区。 除了一部分已经规定会被流放到宁古塔的刑罚外,多数时候犯也会由于皇帝的特别授意被流放到宁古塔。 譬如顺治年间曾经爆发“丁酉科场案”,曾有“江左三凤凰”之称的吴兆骞因为被人诬陷,从而受到牵连,一家老小都被流放宁古塔。 由于吴兆骞与清代文学家顾贞观私交不错,后来顾贞观结识了纳兰性德。于是,纳兰性德求助于自己的父亲明珠,在康熙年间才把吴兆骞用金钱赎回来。 而这时候的吴兆骞已经在宁古塔待了足足二十三年,不过由于他的文采不错,因此在宁古塔还算得到比较不错的待遇,被宁古塔将军聘为了家庭教师。 在流放到宁古塔的犯人,一般文人学士都会得到不错的待遇,不会从事重体力活。也许是宁古塔将军也需要文人解闷吧。 路途遥远,从北京出发,出山海关到宁古塔上千里的路程全靠双脚一步一步走着去,有的可能会坐囚车,但如此遥远的距离再加上越靠近黑龙江北方地区,气候就会变得越发寒冷恶劣。 加上当时的关外之地都十分的荒凉,由于清朝政府采取分界而治,因此严格禁止关内居民不经允许私自到关外去,这也是“闯关东”的来源。 人烟稀少也就意味着野兽出没,环境和气候的恶劣往往让犯人还没到宁古塔之前就已经饱受痛苦的折磨。 宁古塔气候恶劣,宁古塔所在的海林市地区属于寒温带性季风气候,这种气候环境的特点就是季节分明。 夏季很热,气温可高达37度左右,最漫长的冬季最低气温能够达到零下38度,年平均气温只有4.2度。 而在更在偏远的宁古塔地区,更是常年冰封。从开春到四月是刮大风的季节,到七月则又是阴雨绵绵,八月中旬就开始冻冰,九月就几乎已经完全冻结了。 这样的气候除了当地人能够适应以外,一般流放到这里来的犯人往往都会因为恶劣的气候环境而病死在宁古塔,不死的犯人也会因为难以适应这种气候而饱受折磨。 而被流放到宁古塔的什么地区的犯人都有,“流徙来者,多吴、越、闽、广、齐、楚、梁、秦、燕、赵之人”,所以说这些犯人或官员宁愿被处死,也不愿到宁古塔那种地方去受罪。 |